
康郎山
康郎山亦称“抗浪山”,原为鄱阳湖中一岛屿,是"影响中国100大战役"中的鄱阳湖之战的主战场,也是朱元璋屯兵扎寨的地方。现地址为余干县康山乡。
鄱阳湖之战打响前,朱元璋与军师刘伯温来此勘察地形,见此地山头开阔,树木葱茏,既好出兵,又好隐蔽,甚喜,随即找当地人打听情况,刘伯温误听山名后,兴奋道:“糠粮山、糠粮山,猪(朱)有糠吃,人有粮吃,在此能生存、能发展,夺取天下指日可待,此天以宝地助大帅也!”朱元璋也爽朗地笑道:“我辈乃英雄儿郎,得此糠粮山,定可化险为夷,今晚营中暗号不如改为‘来者何人?我为康郎’”。随着朱家军一统江山,“康郎山”也名扬四方。
鄱阳湖决战
元朝末年,群雄逐鹿,争夺天下,各路兴师之军互相吞并,最后只剩下两支势均力敌的部队:一支是以陈友谅为首的队伍,占据着以江州(九江)为中心的湖广、江西等广大区域,国号大汉;另一支是以朱元璋为首的部队,占据着以集庆(今南京)为中心的江苏、安徽一带的广大地域,国号西吴。
两支队伍在长江中下游进行过多次交战。元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四月,陈友谅亲率60万人马乘艨艟巨舰围攻洪都(今南昌),相持85日不下。七月,朱元璋亲率20万军队前来解围。陈友谅闻讯,即撤洪都之围,东出鄱阳湖迎战。一场空前激烈的生死大决战,就此在鄱阳湖面展开。
二十日,两军在康郎山湖面相遇。时陈军巨舰联结,展开数十里,"望之如山",气势夺人。朱元璋针对其巨舰首尾连接,不利进退,将己方舰船分为20队,每队都配备大小火炮、火铳、火箭、火蒺藜、大小火枪、神机箭和弓弩,下令各队接近敌舰时,先发火器,次用弓弩,靠近敌舰时再用短兵器进行格斗。
次日,双方展开激战。朱军大将徐达身先士卒,率舰队勇猛冲击,击败陈军前锋,毙敌1500人,缴获巨舰一艘。 俞通海乘风发炮,焚毁陈军20余艘舰船,陈军被杀和淹死者甚众。但朱军伤亡也不少,尤其是朱元璋座舰搁浅被围,险遭不测。战斗呈胶着状态。从早晨至日暮,双方鸣金收兵,战斗告一段落,双方互有伤亡,不分胜负。
二十二日,朱元璋亲率水师出战。但陈舰巨大,朱军舰小不能仰攻,接连受挫。这时朱元璋及时采纳了部将郭兴建议,决定改用火攻。黄昏时分,湖面吹起东北风,朱元璋令士兵驾驶7艘渔船,船上装满火药柴薪,迫近敌舰,顺风放火,风急火烈,迅速蔓延。一时烈焰飞腾,湖水尽赤,转瞬烧毁陈军数百巨舰,陈军死伤过半,陈友谅的两个兄弟及大将陈普略均被烧死。朱元璋挥军乘势发起猛攻,又毙敌2000余人。
二十三日,双方又有交锋,陈友谅瞅准朱元璋旗舰展开猛攻。朱元璋刚刚移往他舰,原舰便被陈军击碎。
二十四日,俞通海等率6舰突入陈军舰队,势如游龙。朱军士气大振,发起猛攻。最后,陈军不敌败退,遗弃的旗鼓器仗,浮蔽湖面。陈友谅只得收拢残部,转为防御,不敢再战。当晚,朱元璋乘胜进扼左蠡(今江西都昌西北),控制江水上游,陈友谅亦退保诸矶(今江西星子南)。两军相持3天,陈军屡战屡败,形势不利。陈友谅两员大将见大势已去,便投降朱元璋,陈军军心动摇,力量更加削弱。陈友谅又气又恼,下令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杀掉泄愤。而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之,将俘虏全部送还,并悼死医伤,瓦解陈军士气,从而大得人心。陈军内部分崩离析,士气更加低落。朱元璋判断陈军可能突围退入长江,乃移军湖口,在长江南北两岸设置木栅,置大舟火筏于江中,又派兵夺取蕲州、兴国,控制长江上游,堵敌归路,待机歼敌。
经过1个多月的对峙,陈友谅被困湖中,军粮殆尽,计穷力竭。于是孤注一掷,冒死突围。八月二十六日,由南湖嘴突围,企图进入长江退回武昌。行至江西湖口时,朱军以舟师、火筏四面猛攻,陈军无法前进,复走泾江,又遭傅友德伏兵阻击,左冲右突,打不开生路,陈友谅中箭而死,军队溃败,5万余人投降。
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二月,朱元璋攻下武昌,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, 朱元璋的势力扩大到原陈友谅的所属地区。
此战,朱元璋水军主要依靠火攻,全歼陈军数十万人,成为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,为统一江南,进而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基础,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战。
忠臣庙(忠义文化园)
公元1364年,朱元璋偕军师刘伯温择基址康郎山西北麓,纪念为其壮烈捐躯的36名忠臣和300多名敢死队员建起忠臣祠,后称为忠臣庙,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座皇帝为臣子建造的庙宇。
忠义文化园建于2018年,总投资1.5亿元,总面积216亩。以600多年历史的忠臣庙为开发核心,在全方位保护原忠臣庙建筑的基础上,新建了仿古建筑群,按照景区的规划要求,建设了十大景点,一是鄱阳湖山水文化,二是600多年忠臣庙,三是赐封定江王,四是鄱阳湖大战历史文化,五是朱元璋的观音佛缘,六是36忠臣历史文化,七是大明文化演艺,八是昭忠祠忠义文化,九是祭祖寻根文化,十是槐柳园大明文化。2018年被评选为国家4A级景区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